11月19日,乌镇的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要迎来一位“流量选手”——全球销量破千万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,要和华为、阿里、腾讯的AI技术同台,在科技展会上“唱”一出西游新戏。
作为中国首款3A单机西游游戏,《黑神话》去年8月上线时的热度至今没散:300万玩家同时在线“找悟空真相”,全球销量直接冲过千万大关。玩家追的不只是“打妖怪”的爽感,更是游戏里“活过来”的中式文化——比如花果山的飞檐斗拱、戏腔念白的NPC台词,还有“天命人”身上那股“踏破凌霄”的叛逆劲儿,这些藏在游戏里的细节,把“西游”从书本里“拽”到了屏幕上,让全球玩家都摸得到“东方神话”的温度。
这次去乌镇,游戏科学把“西游排场”拉满了:展台上搭了“西行冒险者”互动区,参与者能化身游戏里的“天命人”完成挑战拿奖励;还有手办、概念画、未公开的动画短片,甚至现场演奏游戏里的“大闹天宫”主题曲——从玩到看,从听到摸,把《黑神话》的IP掰碎了揉进各种形态里。不管是国内老玩家想“补票”收藏手办,还是海外观众好奇“中国神话长什么样”,都能在这儿找到“共鸣点”。
而这次博览会的“主舞台”其实是AI:华为要秀“鸿蒙/欧拉+鲲鹏/昇腾”的双生态,阿里带了通义大模型+具身机器人,腾讯的混元大模型能和观众实时互动,之江实验室的太空计算系统、无人机智能体更是“科幻感拉满”。但《黑神话》的加入,刚好给这些“硬核科技”裹了层“文化糖衣”——当华为的昇腾芯片支撑起游戏里“水帘洞”的水雾特效,当阿里的大模型能生成更贴合剧情的NPC对话,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,而是变成了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工具。
有人说《黑神话》是“游戏圈的文化输出天花板”,但在“互联网之光”的展台上,它更像个“桥梁”:一边连着科技的最前沿,一边接着文化的根脉。当玩家在展台上握着手柄“打白骨精”,当海外观众指着概念画问“这是《西游记》里的孙悟空吗”,这场“科技+文化”的碰撞,早已经把“西游故事”翻译成了世界能听懂的语言。
毕竟,最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技术参数,而是能共情的“故事”——而《黑神话》,刚好把“中国神话”装进了科技的壳子里,带着它去见更广阔的世界。就像游戏里说的“踏碎凌霄,放肆桀骜”,这次它要踏的,是“科技赋能文化”的新征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