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11月5日,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·里亚布科夫就俄美元首会晤的最新进展给出明确回应——针对外界关心的“普京与特朗普何时会面”,他直截了当地表示:“目前尚未具备组织两国元首会晤的条件。”

里亚布科夫也强调,俄美双方的沟通并未中断。“两国门正在着手处理会晤涉及的实质性问题,”他说,“一场能产生实质成果的元首会晤,必须经过周密准备。安全问题将是会谈议程的核心,这是双方的共识。”

这番表态,实则串联起了俄美近期关于会晤的“起伏线”:10月16日,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突然宣布“两国元首近期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晤”,让外界一度以为“破冰”在即;但仅过6天,特朗普便以“不会取得成果”为由取消计划,节奏的转折引发诸多猜测;10月27日,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释出“缓和信号”——“双方会晤的意愿仍在”,而匈牙利欧尔班也同步确认,“会晤势必将在布达佩斯举行”,相关谈判仍在推进中。

从“宣布会晤”到“取消计划”,再到“意愿仍在”,俄美双方的态度变化,恰恰折射出当前两国关系的复杂性。对俄罗斯而言,会晤是推动安全等核心问题解决的重要渠道;对美国来说,“成果导向”的考量让其对“时机”更为谨慎。而里亚布科夫今日的“条件未成熟”表态,更像是在给节奏“踩刹车”——比起“匆忙见面”,先把“实质性问题”理清楚,或许才是对会晤真正负责的态度。

俄美门的沟通仍在继续,布达佩斯作为“既定场地”的共识也未改变。这场“尚未具备条件”的会晤,或许正是两国在“求同存异”路上的必经步骤——毕竟,比起“见面”本身,“见面能解决什么”,才是所有人更关心的答案。